一、潘盛国
秋日登浮山
纷纷黄叶落,凉意沁人心。
野径行踪少,群峰逶迤深。
夕阳燃晚照,万籁响层林。
多少前尘事,浮山尚至今。
评:行踪是名词,逶迤是形容词。“夕阳燃晚照” 晚照也是夕阳,词意重复了。 重字提示:少
二、杨义民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和诗一首
披霞迎日落,散步健身心。
漫海浮尘少,临河净水深。
飞鸿归夕照,野鸭觅滩林。
离职无闲事,看孙赋诵今。
评:“漫海浮尘少,临河净水深。” 是在海边散步,还是在河边散步?地点不清晰。尾句跑题了。
三、刘婕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山山黄叶落,极目濯凡心。
野旷孤云远,溪疏乱草深。
岩崖裁日影,五色染层林。
恍若仙居地,浮尘一扫今。
评:“岩崖裁日影,五色染层林。” 岩崖是名词,五色石数量词。
四、李汉乐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酒好堪邀饮,花开可称心?
相携登岭意,互答入云深。
岩下听流水,篱边看竹林。
还劳飞鸟问,沉醉到如今。
评:诗中有雅意,有趣味,两次疑问句,令人遐思。
五、 樊泽欣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和诗一首
迎霞行吐纳,鸟语息愁心。
静静风河浅,苍苍苇荡深。
孤鸥翔水岸,薄雾绕杨林。
力运丹田气,高歌唱当今。
评:描述《秋日登浮山》的愉快心境一览无余。主题清晰。
六、郭丽丽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秋夜忆友
遥思离别日,掩面各伤心。
促膝茶将浅,抬眸夜渐深。
君皆归闹市,我独赴山林。
倏忽韶华逝,重逢托至今。
评:《秋夜忆友》因为相思而登山,主题内容别具一格。
七、刘常桂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和诗一首
抒怀
永葆芙蕖质,无机白鹭心。
缘来休恨浅,缘尽莫嗔深。
君上青云路,吾投翰墨林。
三分天下事,自古及於今。
评:抒怀有寄。构思比较清晰。结句:“自古及於今”主题应有提升的空间。
八、万锡河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秋景
苍山夕阳照,牧笛乐童心。
归栈牛行急,栖巢鸟宿深。
东篱开野菊,南苑染枫林。
风水如仙境,灵光耀古今。
评:田园秋景,令人静心。
九、孙桂燕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和诗一首
秋韵
江中秋日远,独抒故人心。
篱菊庭前艳,霜枫苑外深。
偶逢缘入画,不觉念成林。
墨妙吟朝夕,诗情论古今。
评:感觉主题是秋思兼秋韵。没有步韵的内容。
十、孙正福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秋吟
霜染红枫猎,清风涤秽心。
寒山萦雾浅,碧水映辉深。
彩撒诗词路,霞披桦树林。
闲来观野景,信步诵当今。
评:“彩撒诗词路,” 诗词路,应斟酌。一是不是自然景,二是诗词对桦树,意不对。
十一、丁福臣
和韵诗一首
秋吟
秋暮树添黄,荒凉动素心。
草枯辽野阔,霜冷碧流深。
百鸟归巢早,丹霞染茂林。
月寒苍霭远,清影话如今。
评:【黄:十唐】 不押韵 颈联“ 百鸟归巢早,丹霞染茂林”。不对仗。百,数量词,丹,形容词。 早,形容词;林,名词。
十二、杨美丽
1、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游子吟
忍看离别雁,愁满游子心。
浪迹天涯远,谋生商海深。
曾经言壮志,几度染霜林。
幸有床前月,清辉伴到今。
评:第8字,游应仄,第9字 子应平 第18字,商 应仄。 意脉不是很清晰,例如颈联:“曾经言壮志,几度染霜林。”上句写游子,对句写霜林。壮志怎能染霜林?
2、步潘老师韵 《 秋日登高》
极目山河壮,频生敬仰心。
凌风松骨劲,浴日瀑潭深。
韵起丹青菊,诗成紫翠林。
悠然秋几笔,醉我到如今。
评:意境优美,尽展作者愉悦之情。颔联和颈联句式尽量错开。
十三、王欣声
步韵潘老师 登山
风来山雀落,瑟瑟透人心。
举目青葱少,低头暗谷深。
苍鹰翔旷野,健兔跳疏林。
老杜独登句,悲秋感子衿。
评:第33字 独 应平。 衿 字 不是步韵的韵字。
十四、王娟
步潘老师《秋日登浮山》韵
天高云缱绻,山色入诗心。
曲径清溪浅,空峦碧涧深。
鎏金镶一叶,妆彩染层林。
莫道秋霜老,风光且看今。
评: 画面很优美。鎏金镶一叶,秋景落叶很多,怎能能只镶一叶。
十五、徐柏琴
步潘老师韵 《 秋日登浮山》
幽阶苍玉落,清响动人心。
云破知天近,烟笼感木深。
倚松观戏蝶,扶叶醉枫林。
弄笛黄花笑,高歌唱古今。
评:远景辽阔,近景优美。起承转合,意脉顺畅。笼,在这里是动词 是仄声,改平声。
十六、张存平
游方僧
和韵墨相老师
僧袍染垢尘,瞑坐抱禅心。
云尽江湖远,秋来暮色深。
迢迢独步路,漠漠静修林。
北斗思玄奘,佛光照古今。
(新韵)
评:脉络清晰,画面深沉。首句:“染垢尘” 物象选择与主题描述的内容,不太相融。
|